(原标题:世界机器人大会上的“资本引擎”: 首程控股如何从投资人走向行业共建者?)
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(WRC)期间,一场由首程控股(00697.HK)主办的机器人资本盛会——“机器人创投主题交流会”在北京亦创国际会展中心主会场重磅登场。
论坛聚焦“机器人量产元年”的产业趋势,吸引了全国数十家头部机器人企业创始人、顶级投资人和产业政策制定者共聚一堂。与此同时,“2025中国最具投资价值机器人公司TOP20”与“2025中国最具成长潜力机器人公司TOP30”榜单同步发布,将机器人行业的资本风向与技术动能推至新高点。
但更值得关注的是,作为主办方的首程控股,正在从一名“一级市场投资人”,逐步演变为机器人产业的“生态构建者”和“链主资本”。在这场由资本、技术与场景交汇而成的机器人新浪潮中,首程控股的角色正在被重新定义。
一、从大会外围走向中心:首程控股的行业位势升级
世界机器人大会是机器人行业最具影响力的年度盛会,由工信部、中国科协等主管单位联合主办,集结了来自政策、学术、产业、资本等多方力量。而“机器人创投主题交流会”作为其唯一创投专场,自设立之初便被定位为“机器人+资本”联动的高端平台。
2025年这一届尤为关键。在AI大模型技术突破与具身智能进化的双重推动下,机器人行业进入产业化冲刺期,真正具备“技术深度+场景交付”的企业开始加速出圈。而此次论坛不仅发布权威榜单,还成为多家头部机器人企业与基金、平台机构深化合作的起点。
作为主办方,首程控股的“掌舵”角色也在业内获得高度认可。从话语权、资源调度能力到产业纵深参与度,首程已不再只是投资人,更是机器人产业格局的参与者与推动者。
二、从“会投”到“会用”:机器人产业的资本范式在改变
当前,机器人赛道的投资逻辑正经历深刻转变。从“技术愿景导向”向“商业化兑现导向”转型成为主流趋势。过去几年,不少机构热衷于投资技术概念,却忽略了产品化能力与实际交付路径,导致项目估值虚高、产业落地周期拉长。
而首程控股坚持的路径是“务实”——重点投资真正能够穿越技术门槛并实现批量交付的企业。
以其核心被投企业为例:宇树科技聚焦人形机器人,并已实现量产出货;星海图在具身智能方向构建基础大模型+开发平台生态;加速进化研发的T1机器人已在RoboCup世界赛上助力中国队实现历史性夺冠;银河通用与云深处则代表着工业机器人与人机协作的关键节点。
这类投资策略的背后,是首程对“机器人交付能力”的高度重视。所谓“交付”,不仅仅是量产能力的实现,更包括:客户是否真正愿意买单?产品是否可以在真实场景中稳定运行?企业是否具备从研发到商用的组织能力?在机器人赛道日趋务实的市场环境下,这些问题的答案,远比估值故事更能决定一家企业的发展走向。
三、从估值红利走向交付红利:首程控股的产业投资正步入“兑现周期”
这种从“选赛道”到“造赛道”的策略,使首程不再只是“看项目”的投资人,而是具备系统组织产业能力的平台型资本。从2025年起,首程更在内部确立“场景优先”原则:优先支持能快速部署到核心应用场景中的机器人项目,例如医疗手术机器人、康养陪护机器人、园区安保与清洁机器人、电动车自动充电机器人等高频需求领域,并通过自有平台如“机器人租赁公司”、“机器人综合体验店”等方式,形成场景牵引—产品优化—交付扩张的正向循环。
随着技术红利逐步向产业红利过渡,机器人产业进入“以交付为核心”的估值重构阶段。相比那些专注于资本运作与短期退出的机构,首程控股的“持久陪伴型投资”与“重运营、重交付”的平台战略,在这个周期中正展现出显著比较优势。
值得一提的是,在资本市场层面,这种“交付红利”也正反映在估值重估与市场认可之中。2025年以来,港股市场对机器人板块态度明显趋于分化,那些尚未形成可验证产品或缺乏下游订单支撑的项目估值持续承压,而拥有确定性收入、明确场景导入能力的企业则成为资金青睐对象。首程控股自身的投资组合多集中于“有现金流、有真实客户”的企业群体,也正因此在资本市场建立起较强的防御性与穿越周期能力。
未来,伴随政策支持持续加码、“国产替代”节奏提速,以及AI芯片、垂类模型等基建能力的不断增强,机器人产业正逐步迎来“兑现能力”大考。而具备长期视角、产业协同、估值穿透力与场景运营能力的资本,将成为真正影响产业进程的关键力量。
正如首程控股在世界机器人大会创投主题交流会所展现的那样,它已不再是那个只在一级市场做决策的投资人,而是在用自己的一套“投资-运营-交付-放大”的体系,为整个行业构建新的支撑系统。在“估值红利”走向“交付红利”的历史拐点上,首程控股正在重新定义“产业资本”的价值边界。
本文来源:财经报道网
长宏网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